【科研创新篇】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发布者:郑翔发布时间:2023-09-30浏览次数:131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科研创新聚焦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契机,以重大科研项目和成果为抓手,以高层人才团队和创新平台为支撑,实现了科研方向有聚焦、研究领域有特色、科技成果有创新、服务社会有途径,科研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加强组织谋划、厚植科研优势,科研立项取得新突破

明确科研主导方向。聚焦肿瘤医学、呼吸与重症医学、肾脏病学、生物医药、再生医学、医学人工智能及康复工程等领域,构建起突出学校优势和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高水平科研人才团队,建立对团队进行稳定支持的倾斜政策,潜心探索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康复医学等领域的前沿重大科学问题,不断提高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和到账经费均实现较大突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2项,其中原创探索计划项目1项;获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合作课题1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5项。获批省部级科技项目283项,其中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省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项、省基金重点项目4项、省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2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项、其他省部级社科项目78项。年均科研经费达1.16亿元。

创新评价体系、优化激励导向,高层次科研收获新成果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支持政策。出台《滨州医学院科研和教研工作评价办法(试行)》,改变单纯以项目数和论文数为主的科研评价方式,建立以原创性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对学校事业发展有突出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积极落实破除“四唯”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原创性、高水平成果的激励力度,引导科学研究从重数量向重创新、重质量转变,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科技奖励成果丰硕,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5项,其中一等奖6项;荣获各类厅局级科技成果奖641项。高层次学术论文的数量及层次大幅度提升,共发表SCI、CSSCI及卓越期刊等论文5000余篇,在《自然》《科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细胞》等刊物发表文章15篇;授权专利280余项。

代表性科技成果奖和学术论文

整合优势资源、完善保障措施,高水准科研平台建设实现新跨越

实施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提质计划,不断加大对建设期内建设及运行经费的投入力度。出台《科研平台绩效评价办法》,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充分发挥其在高层次人才聚集和标志性成果产出等方面的催化和示范作用。以校地融合发展及高水平学科建设为契机,不断整合资源,搭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校级科研实验室群。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 科研平台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增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个,其他厅局级科研平台21个。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成立了半岛肿瘤中心、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康复工程研究院等实体化科研平台,灵活运用人才政策,形成了平台-人才-项目融合发展机制,在实现科技创新方面开辟了新途径。

部分上级重点科研平台

深化校地融合、推动协同创新,社会服务工作展现新作为

主动对接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与烟台市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了健康区块链研究中心、生命科学与医学健康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研究平台,致力于产学研用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学校被评为“烟台市十大科技创新领军单位”。依托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不断加强与医药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近五年,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120余项,经费达1500万元。

产学研合作

不断提升资政服务能力,出台《滨州医学院新型智库建设实施办法》,组建了残疾人高等教育与康复事业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以及卫生事业管理等3个新型智库,依托各类智库承担国家卫健委、山东省有关单位和地方政府部门决策咨询课题及重大调研项目29项;1项智库研究成果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2项成果获市级主要领导批示。承担了《烟台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烟台市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发展规划》等编制工作。

改进工作机制、拓宽合作路径,科技成果转化迈出新步伐

以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抓手,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拓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施。出台《滨州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流程,保障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开展科技人才进企业活动,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将学校科技成果汇编成册,通过各种省市技术转移平台和技术大会进行路演和推荐。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经济人资质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先后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单位;实现科技转化成果转化28项;与荣昌生物制药联合研发的维迪西妥单抗药物成功上市,这是国内首个通过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ADC药物。2017年获烟台市“专利创造大户”荣誉称号。强化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提出新的临床方案,多项成果在滨州市人民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省中医院等实现临床应用,取得了安全有效的临床效果。

科技成果转化

活跃创新氛围、净化学术环境,学术交流和科研诚信营造新环境

积极承办上级“泰山科技论坛”“渤海科技论坛”“山东省社科论坛”等重要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高端学术会议,提升了学校学术影响力。全力打造 “仁心湖畔”学术讲堂、医学人文大讲堂等校内品牌学术活动。开展“科研能力提升系列讲座”,协助科研人员提升科研素养。切实做好学术讲座管理工作,强化意识形态审核和备案,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学术活动

开展常态化科研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科研人员科研诚信意识。实行严格的科研信用制度,强化学术成果全过程备案管理,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将学术诚信情况纳入项目申报、奖励评选等各项科研活动。开展原始数据存档、存量论文专项自查等活动,全面净化学术环境。出台《滨州医学院学术道德规范与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不断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明学术纪律,维护学术道德。

优化条件建设、推进开放共享,公共科研平台发挥新优势

医药研究中心不断加大对公共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基础条件建设的投入力度,打造了高标准、规范化的公共科研平台。中心目前拥有仪器设备总值6600万元,10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有15件。高标准建成1200平米SPF级动物实验室并投入使用,为实验动物饲养提供标准化屏障环境。

积极开展实验技术培训,面向校内外师生和科研人员开展大型仪器设备样品检测和SPF级动物实验室使用培训工作。与中科百测开展校企合作,在满足校内科研师生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仪器设备优势,面向社会开放共享。进一步规范大型仪器设备和SPF级动物房有偿使用程序和服务流程,为校内外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公共科研平台

守正创新践使命,砥砺奋进新征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科研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方针政策,加强顶层规划、坚持目标牵引、创新工作举措、健全激励措施,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建设,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转化”等中心工作,着力开展“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工程、高质量科研成果培育工程、高水准科研平台构建工程、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工程、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工程、科技成果多元化评价工程、科研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等科技创新七大工程,全面推动有组织科研,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