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滨州市中医医院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党建引领,以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滨州市中医药事业的龙头带头作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服务拓展、中药产业等方面综合发力,推动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2年10月,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新院开诊
2017-2023年,医院连续六年被评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A级单位”或“优秀等次”。2017年,医院被评为“2017年度山东省健康促进医院”“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2018年,医院一次性顺利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被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19年,医院被确定为滨州市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医院。2020年,医院被评为“山东省优质服务单位”,成功获批“国家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1年,医院被确立为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与滨州医学院确定附属中医医院关系,开启院校融合发展模式。2022年,医院实现新院搬迁,顺利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工作,被评为“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23年,医院获评“滨州市健康教育基地”。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深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入融合,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2022年医院党委被滨州医学院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严抓党的思想作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完善党的组织建设,2021年11月,医院党委整建制转入滨州医学院党委,实行规范化、同质化管理,全面参与医学院党委各项活动,2022年完成了2个党总支和7个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确保“支部建在科室上,小组建在病区里”。业务科室“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占比达100%。
医院党委书记张永生同志参加滨州医学院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
擦亮党建品牌建设。打造党建文化长廊和5个党员活动室,创建了“童”心“童”力 医路“童”行、“老”有所依 “手”“推”岐黄等4个医疗“党建+服务”品牌,“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暖民心项目获得山东省数字健康变革创新大赛三等奖。创新建设医院“医廉体”廉洁文化品牌,制作《医路清风·精诚秒术》廉洁文化微视频获市卫生健康系统二等奖。
医院党支部“党建+服务”品牌
院校融合发展,助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目标任务扎实推进
2021年,滨州市中医医院确立为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借院校融合发展之势,双方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领域开展了多形式、多方位合作。
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揭牌
多名高层次管理人员充实到医院班子队伍,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与滨州医学院合作科研项目25项,联合制剂研发9项,联合建设“泰山学者”重点实验室。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签订学科协作协议书,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书,在急危重症、中西医联合攻关、三大中心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强弱项补短板,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助力医院实现“医疗服务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尽早完成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任务。
师承岐黄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一直以来,医院重视实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构建了向国家级、省级、市级、院级名家拜师的多层次师承教育体系。遴选41名骨干拜师国医大师翁维良、全国名中医林兰以及杨宇飞、苏庆民等国内知名专家,医院16名市级师承教师带徒基层中医药骨干132人。
医院骨干拜师全国名中医药专家林兰先生
医院骨干拜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宇飞、苏庆民、丁全茂、黄涛教授
医院教学工作稳步推进。医院为滨州医学院直属附属中医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稳定的师资带教队伍,每年参加国家、省及学校的各项师资培训班,师资带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建成了2100㎡的临床实践技能实培训中心,设立内科、外科、中医妇儿、针推、急救、中医五官、骨伤等10余个实训室,设多媒体教室、自习室、图书阅览室,配备临床技能训练设备设施100余件,满足在院实习、见习及规培生的实践技能操作需求。
开展中医类研究生教育,10名骨干获批硕士研究生导师。2023年,医院相继召开了滨州市黄河三角洲特色中药资源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研讨会,承办了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三部六病诊疗体系及临床应用“研修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康复流程与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培训班等高水平学术活动。
创建了11个国家级、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心脏康复、内分泌、肿瘤、类风湿病等4个疾病诊疗中心,6名中医药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名医基层工作室”,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彰显中医特色优势,五个全科化实现全覆盖
医院高度重视推广“五个全科化”,开设中医经典、睡眠、眩晕等专病门诊和中医药优适技术推广中心,举办中医经典学术沙龙、授课、比赛、查房等活动,开展脑病、儿童、骨伤、心肺、肿瘤等中医康复服务,研发活血通敷料包、泥灸、关节灸、中药代茶饮、膏方等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产品,推广推拿、电针等中医外治技术71项,开展穴位贴敷、平衡罐、督灸、隔物灸、腹灸、中药封包等中医护理项目41项。2019年,医院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首届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大赛,获得第三名佳绩,取得历史性新突破。
中医特色技术系列(针灸、推拿、核桃灸、蜡疗、穴位贴敷、耳穴压豆)
中医特色技术系列(督灸、腹灸、平衡罐)
适宜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医院每年举办中医骨干、基层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现已培训1000余人次。医院创新的“排乳推拿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新型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两项中医适宜技术入选山东省首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录。“针药结合PT治疗脑中风后偏瘫技术”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优势技术推广项目目录,“通督益神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2023年,医院“五个全科化”工作在全市进行典型发言与经验分享。
坚持中西医并重,学科内涵和能力建设得到全面提升
医院在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同时,倡导中西医并重,鼓励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颈椎前、后路内镜处理颈椎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方面技术成熟。椎间孔镜、骨关节镜等微创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个体化椎间孔镜定位导向中的应用
2017年,医院独立开展了颈椎、胸椎椎间孔镜手术。2018年,借助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了机器人辅助定位股骨颈内固定术、腰椎内镜下融合内固定术等微创手术……2019年,医院被确立为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推广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骨科手术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及示范应用研究”区域临床示范中心。
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
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三大作用”,织密中医药服务网络。在全省率先开展“互联网+慢病”服务模式,实现了医保资金即时结算、药品配送上门等全流程服务。在滨州市福利院、滨州市彭李社区、滨州市北镇中学等建立慢病服务站点,为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建成全市首家智慧共享中药房,打通中医就医流程信息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市东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市立医院已全部接入了智慧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
智慧共享中药房
完善医防融合、体卫融合机制。与市疾控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地方病防治等试点工作。与市体育局共建滨州市体育医院,打造“体育+康复”“体育+健康管理”“体育+健康宣教”“体育+中医药”多专业一体化特色服务。开设了我市首个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专科门诊,融合KBS脊柱矫正体系、悬吊推拿、圆通药灸等手段,形成阶段化、系统化、规范化、个别化的中西医综合干预方案。2023年,被确定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基地。
滨州市体育医院揭牌成立
产学研协同发展,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升级
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搭建中医药科研平台,夯实中医药教育机制,助力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医院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研究院、滨州医学院等建设了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中西医结合临床滨州医学院泰山学者实验室、滨州市黄河三角洲特色中药资源重点实验室等三个实验室,联合开展中医药科研、自制制剂的研发。目前,与滨州医学院合作科研项目26项。在研的省自然项目4项,中国老年学会课题项目1项,省“中医药+”新产品研发项目1项,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4项,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1项。
2020年,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利用黄河沿岸土地资源优势,流转土地300亩建立了“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金银花、白芍、射干等7种道地化中药材。建成了350平方米的临方炮制中心,可炮制62种中药临方炮制品种。
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临方炮制中心
牢筑文化自信,打造中医药文化宣传典范
医院将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作为重点工作,建立了由105人组成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队伍,拥有省级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5名,市健康科普专家库37名。连续6年举办“膏方节”,连续3年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开展“中医大讲堂”科普讲座活动达206次,组织中医专家、党员志愿者开展“中医下基层”义诊活动达500次。
“中医大讲堂”科普讲座活动
义诊活动
建成中医药文化苑,展出中医典籍、中医药器具、中草药标本等各类中医药文化展品500余件,打造中医药文化宣传和健康教育的开放式平台。接待包括香港、新疆、内蒙古等共100多个团体,参观学习9万人次。2023年7月,承办了省“中医药文化服务月”启动仪式。
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服务月”启动仪式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下一步,医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按照“1+2+N”的工作思路,加强党建引领,锚定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两个建设”目标,以绩效考核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优化管理手段,加强内涵建设,夯实队伍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全面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成为综合竞争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社会影响力好的现代化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