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驱动篇】 海纳百川荟萃,谱写新时代人才强校华章

发布者:郑翔发布时间:2023-10-01浏览次数:202

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统筹规划,以建设高水平人才与师资队伍为重点,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引育体系”“人才评价体系”“教师发展体系”“薪职荣誉体系”,积极提升人才链、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发展,“人才高地”的集聚效应不断彰显,“人才引擎”的澎湃动力不断激活,“人才效能”的成果产出不断迸发,进一步筑牢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基石。

抓牢党管人才“方向盘”,不断提升战略引领高度

紧扣核心战略抓谋划。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各项部署,发挥党管人才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优势,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进一步健全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发挥,出台《滨州医学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程》,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研究推进人才工作机制。紧扣“一把手工程”抓攻坚。深入实施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强化“一把手领题、集中攻坚”。以考核为抓手,用考核促落实,将人才集聚水平、人才发展成效纳入部门院(系)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健全统分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领导格局。2021年学校在山东省高校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评估中获得“好”等次。紧扣发展形势抓布局。2021年7月,学校召开第二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十三五”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成绩、经验,分析研判形势,谋划新时代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新举措。2022年,制定颁发《滨州医学院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健全完善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八大体系”;精准实施人才强校“五大工程”,形成前瞻性顶层设计布局。

学校召开第二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

构筑人才队伍“新高地”,不断提升人才引育水平

战略性引才凸“高峰”。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区域发展需求,发掘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引育高峰梯队。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职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3人,引进高水平博士205人,占校内专任教师博士总数的43.6%。专任教师博士比从2017年的34.9%提升至52.9%。新增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人,占全校泰山系列人才总数的72.5%。获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2项,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烟台市“双百计划”专家5人。累计获得上级人才经费4800万元,郑志明院士申报的烟台市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项目已完成公示。学校先后获批“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引才最高奖“卓越引才奖”。精准化引才见实效。对标学校“两优两特”办学方略,按照“聚焦学校发展,引进急需人才,培养骨干人才”的工作思路,重点加强临床医学、药学等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品牌项目,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盟,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高,临床医学、药学、化学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并不断攀升,其中临床医学已达3.13‰。存量中挖潜结硕果。将存量人才成长作为构建人才引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不断加强科研实验平台建设,加大对高水平团队和潜力团队支持,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基础医学院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巩永凤、医学影像学院李军博士、基础医学院李尊岭教授、药学院(葡萄酒学院)高政权教授等先后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我校牵头编写的《0~6岁听障儿童居家康复服务指南》《老年听障者居家康复服务指南》等团体标准获得颁布实施。

校举办2023年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

郑志明院士为师生做学术报告

打通人才发展“快车道”,不断提升师资培育能力

梯级培训赋能教学。探索构建校本部和教学医院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双轨道、四阶梯、三协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双促进。完善实施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四阶梯”递进式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制定出台《滨州医学院新入职教师上岗管理办法》《滨州医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发展支持工程实施办法》,新入职教师培训体系更加科学系统。近5年来,我校累计80人在职攻读取得博士学位,遴选资助75名教师作为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扶持,78人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及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助,95人获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访学研修项目支持,选派121名教师分别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台湾阳明大学等高校进行专题培训研修。校院共建助力发展。构建校院两级教师发展体系,设立7个教师发展分中心,研究开发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教学能力培训资源,创新教学技能工作坊,通过国际化认证培训组建校内培训师团队,着力提升师资培训的精度和效度,培训师资覆盖面超过5000人次。学校教师获国家级及省级教学竞赛一、二等奖85项,其中国赛二等奖4项,省赛一等奖13项。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增选为全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在全国医学院校教发联盟成立仪式上,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将滨州医学院ISW骨干教师培训作为特色教发活动予以表扬。

学校组织新职工岗前培训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开展学术研修

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教学技能引导员发展工作坊

锚定引领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改革创新成效

院士引航筑平台。发挥战略科学家的龙头效应,相继成立以中国科学院郑志明院士为主任的健康区块链研究中心,以国家级人才、973项目首席专家秦樾教授为主任的半岛肿瘤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的建设,聚焦高水平成果研发与应用,组建学校科研力量“特区”,为学校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提供了强劲的创新动力。深挖绩效激活力。制定出台《滨州医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充分下放二级单位分配自主权,将部分绩效工资切块到二级单位进行分配。不断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加大教学科研一线绩效工资激励力度,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等更加灵活的分配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校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创新破“五唯”。在人才评价程序、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新修订《滨州医学院专业技术岗位评聘方案》,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的业绩评价和工作岗位的实际贡献,创新引入第三方同行评议,增加学科评议组答辩环节,自主设计开发职称评审网络平台,全校评审系统高效有序运转,参评教师满意度高,结果公信力强。2021年6月和2023年4月,学校先后应邀在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高校人才工作委员会年会和全国“新时代人才工作与评价改革论坛”上做主题报告。

学校成立郑志明院士新医科实验班

学校出台、修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专业技术岗位评聘方案》等文件

织密师德师风“高压线”,不断提升教师师德涵养

坚守第一标准扎根基。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落实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实施师德师风建设“五大工程”,制定出台《滨州医学院师德考核暂行办法》等一揽子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履职履责,严处师德失范,完善考核制度,实行“一票否决”。明确党委书记和校长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党总支(党委)书记为师德师风建设的直接责任人,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在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教学教研单位间实现一体贯通。畅通多种渠道立师德。学校开设“师德大讲堂”,不断健全完善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培训机制。编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及时将新规定新动向新问题“告示”广大教师。拓宽师德师风投诉举报途径,通过信访、电话、邮件等多种形式举报,实现“指尖监督”,对师德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健全荣誉体系强示范。学校为退休教职工举办荣休仪式,做好先进典型事迹展播,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建设教职工“心灵驿站”,开展教职工心理护航活动,为教职工提供心理辅导、转介咨询等服务。

党委书记孙祥军为退休教职工代表颁发纪念牌

开设“师德大讲堂”

编印《滨州医学院师德警示教育案例选编》

建设教职工“心灵驿站”

新起点,新征程,新使命。学校将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教职医护员工的成长、培育、发展环境,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以昂扬的姿态、奋进的步伐迎接第五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坚定不移向着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