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吹响了高质量办学新的号角,提出要更加突出开放合作,拓展开放办学新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就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赋能,持续加大开放办学步伐,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瞄准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开源共赢,创造利好条件,在交流中互通有无,在合作中发展提质,以深化交流合作汇聚学校科技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深化合作交流,要明确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目的和责任主体。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应当是包括研究方向、人才团队、科创平台、科研成果与转化、社会服务与引领等在内的各要素的高质量发展,举系统之力,促进学校整体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要做到研究方向遵循“四个面向”,人才团队研究领域聚焦且发展可持续,科创平台研究优势突出,科研成果社会认可度高。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体现在“四个服务”的过程之中,即,能够集中优势力量和创新要素,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能够发挥有组织科研的优势,服务学科专业建设任务;能够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营造科技创新育人场域,服务学校育人根本任务;能够融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对着学校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高效的科研组织与管理者,一流的科研创新团队,优秀的学术带头人,是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主体,同时,要大力推进和落实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定位,突出学科专业差异,促进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尊重和挖掘二级学院和广大师生的首创精神,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的一座座“特色堡垒”,一处处“独特风景”。
深化合作交流,要把握好“四个注重”。准确领会党代会提出的工作要求,解决好从理念到路径、从内容到方法、从内涵到外延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注重理念先行,行为跟进。交流出机会,合作出成果。要加强与内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等的交流融合,强化主动走出去、寻求合作的意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走进行业企业,知行业发展需求,解企业发展难题;要秉持互通有无,合作共赢理念,既要做好学校发展需求侧的功夫,又要做好科技成果供给侧的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成果和问题解决方案寻求合作;要坚持事业导向,立足长远,只要是有利于学校事业发展的就可以去谈、去尝试。是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
二是注重方式创新,凸显特色。交流是合作的基础,没有交流难以找到合作的契合点。要丰富交流沟通的途径和载体,拓宽合作共赢的工作场景,充分利用好“党建引领,学术唱戏”“校友为媒,校企互动”“学科交叉,临床基础融合”等促进科技合作交流方式,推动全员参与、共同发力。要坚持“自发+有组织”相结合,既要发动科研人员主动走出去,又要有组织地开展走出去活动,推进科技人员挂职企业、医疗机构,推进基础与临床融合,发挥校企、学校与医疗机构的协同作用,在联合设立项目、科技氛围营造、人才引培与使用等方面的合作。以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和合作场域的创新推进交流融合。
三是注重产出导向,善作善成。要坚持产出导向,完善科技事业发展评价体系,注重合作实绩,善于做事,又要善于成事,以钉钉子的精神,项目化推进,促进合作见实效、出成果。在协同攻关、平台共建、人才培养、研究成果产出与转化等方面取得实效。要探寻科技交流合作的基本规律,破难攻坚,构建有效的合作交流工作体系。要坚持“向外看”和“练内功”相结合,如果说合作交流是“向外看”,那么厚植科技成果基础,壮大科技成果产出就是“练内功”,以“向外看”带动“练内功”,以“练内功”强大“向外看”的底气,既要做好筑成果之“巢”引合作之“凤”的学问,也要做好引合作之“凤”强成果之“巢”的工作。
四是注重科技合作引领,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科技合作交流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创造学校开放办学利好条件的重要窗口,要打造科技交流合作的示范引领,发挥科技合作交流在促进智力互通、经费开源、区域链接、产业对接等各方面的先天优势,助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开放办学的科技创新领域高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与企业行业的有效衔接与融通、科技创新人才与企业行业的共享与协同、科技创新平台与企业行业的共建与共用等等,构建“共建、共享、联合、融通”的科技合作新格局。由此,以科技合作带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与开放。
科技创新责无旁贷,高质量发展使命在肩。科技合作与交流的迫切需求已经历史性地上升到新的高度,箭在弦上,势在必行。落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和要求,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站位,以啃硬骨头、爬坡过坎的勇气、魄力和担当,实现新的突破,创造新的佳绩,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完成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